brand-logo
二维码

2021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大会及健康呼吸世界慢阻肺病日记者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19

11月17日是第二十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当天,2021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大会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司长吴良有、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泽民、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宋宏云,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副院长高海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会议由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主持。

1.jpg

大会发布了《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管理规范》,启动了“健康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关爱项目”,同时总结发布了“慢阻肺病防治现状核心信息”,并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简称“幸福呼吸”项目)、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简称“高危筛查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国债项目)等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展望。会上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上海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晓菊教授、河南省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等专家领导分别就幸福呼吸项目、高危筛查项目、国债项目以及“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新模式探索”等做了经验分享。
2.png

3.jpg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幸福呼吸”项目、国债项目和高危筛查项目三大国家级项目相互呼应,有机协同,形成合力,我国呼吸疾病的“防诊控治康”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中日友好医院周军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动承担全国慢阻肺病防控任务是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医院呼吸医学团队紧紧围绕慢阻肺病预防、控制、诊疗、康复,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幸福呼吸”项目是对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到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病防治模式的创新性进行的不断验证与探索,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与全国同道一起携手并肩,进一步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造福广大呼吸病患者。

开幕式后,召开了中日友好医院“健康呼吸”世界慢阻肺病日记者会,内容包括世界慢阻肺病日相关报告解读,“幸福呼吸”项目工作进展,慢阻肺病防治、戒烟、呼吸康复、肺移植等相关科普。邀请王辰院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杨汀,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副主任赵红梅,肺移植科副主任陈文慧介绍世界慢阻肺病日相关报告解读,“幸福呼吸”项目工作进展,戒烟、呼吸康复、肺移植等相关科普并回答记者提问,获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健康时报、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健康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4.jpg

同时,大会围绕慢阻肺病研究概览、慢阻肺病县域及基层分级管理、慢阻肺病康复治疗、慢阻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邀请多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对近年来慢阻肺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报告。

本次大会及记者会线上线下同时召开,约132.5万人通过线上参与、分享参加了大会。


【延伸阅读】


高危人群超两成,患者规范治疗率低

据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在我国有近一亿患者,居我国居民死因排序第三位,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慢阻肺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将慢阻肺病纳入分级诊疗试点疾病。

2017年11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启动“幸福呼吸”项目,在全国开展慢阻肺病筛查和管理。项目开展4年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51个地市,在促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落地,让基层慢阻肺病患者能够享受到规范诊治的同时,还对12,586名基层医生、1708家医疗机构进行认知及慢阻肺病现状调查,对超过160万名筛查对象进行慢阻肺病问卷筛查,形成《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

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数据,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病高危人群占比为20.51%,即每5人里有1人属于慢阻肺病高危人群。与此同时,64%的公众对慢阻肺病“完全不知道”,超过70%受访者愿意获取慢阻肺病相关防治知识。因此,应对高危人群行进一步肺功能检查,早期确诊和干预;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教,防病于未然。

报告还指出,吸入药物是慢阻肺病患者稳定期治疗最重要的药物。通常每支吸入药物的用量是一个月。而调查显示,基层平均每名慢阻肺病稳定期患者每年仅开出0.65张吸入药处方。这提示慢阻肺病规范治疗率仍处于极低水平。

基层机构诊治能力逐渐增强,硬件和药品配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慢阻肺病高发病率、低规范诊疗率等问题,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将慢阻肺病纳入分级诊疗试点疾病。但调查发现,由于基层缺乏诊疗设备、药物等基本配备,政策落地缓慢。

报告指出,硬件配备方面,以肺功能仪配备率为例,对“幸福呼吸”项目开展地区的1708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项目开展前后,一级医疗机构肺功能仪配备率仅为15%;随着幸福呼吸项目在各地开展,一级医疗机构肺功能仪配备率已有显著提升,至2019年肺功能仪配备率提升至46.6%。

药品配备方面,以慢阻肺病长期治疗常用药物LAMA及LABA+ICS为例,一级医疗机构吸入药物配备率不足四分之一。这提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慢阻肺病治疗方面存在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法满足的问题,缺口亟待填补。

“防诊控治康”迎来了前所未有机遇

“幸福呼吸”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份的51个地市完成了160万份慢阻肺病问卷筛查、43万人次肺功能检查,并将4.2万名慢阻肺病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在项目参加地区,共有32万余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培训,20余万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参与远程病例讨论。对12,586名基层医生慢阻肺病诊疗认知程度进行的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对慢阻肺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投入。2020年,中央抗疫国债疾控类项目专项经费支持10亿元为全国50%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与综合干预项目”,并委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承担国家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责,将在全国160个区县对80万人开展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

几大项目的开展和推进为慢阻肺病防诊控治康事业迎来了最大的机遇。

供稿:潘君

编辑:宣传处

审核:杨汀 贾存波 王燕森 蔡莹莹

5.jpg

Copyright@2023,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45582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