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logo
二维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
组织领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
技术支持: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
通知公告
项目新闻
更多
10-3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阻肺病管理能力省级师资培训班在京举办
热烈祝贺慢阻肺病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9-13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有成效08-27
政策框架加速搭建 项目试点持续扩围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通讯员 潘君 黄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了2024—2030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以及具体措施。当前,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情况如何?防治工作有哪些进展和成效?记者就此采访了《实施方案》编制单位之一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搭建政策框架和防治网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合称四大慢性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介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肺功能异常且达到慢阻肺病诊断标准的人群中,60%没有明显症状。对轻度肺功能受损患者,想要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只能依靠肺功能检测。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强调加强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并首次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同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慢阻肺病防治网络初见雏形。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了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控制目标和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提高目标,并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这意味着防治工作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有助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关键处。”周军说。 周军表示,此次编制《实施方案》,也是针对健康中国15个专项行动中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行动落地生效。研究适宜技术和服务规范 我国慢阻肺病患病人群庞大,仅靠综合性医院较难管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势在必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以王辰院士、杨汀教授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团队积极开展全方位、多维度且卓有成效的防治实践。 自2017年以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先后牵头开展“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和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试点项目,由此深入研究可在基层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和服务规范。其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入慢阻肺病长期治疗需使用的多种吸入药物,这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得住、管得好慢阻肺病患者成为可能。 “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共同发起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初步探索出慢阻肺病分级诊疗新模式。”杨汀介绍,哪类患者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管理,哪类患者该由二级及以上医院呼吸专科医生管理,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如何衔接、联动,在不断探索中路径逐渐清晰。目前,该项目共有4992家医疗机构、11228名基层医生参与,共为8.2万余名慢阻肺病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并开展长期随访管理。 由国家财政支持设立的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软硬兼施”共同提升基层慢阻肺病诊治能力。一方面,国家财政拨付10亿元为全国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肺功能仪,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实力”,解决基层缺设备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疾控中心协力搭建国家级培训平台,邀请国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领域专家录制培训视频,辐射全国6.26万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4.2万名医务人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实力”,解决基层缺技术、少知识的问题。 “后续开展的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和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试点项目,在前述项目的基础上将干预对象由慢阻肺病患者扩大至慢阻肺病高危人群,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杨汀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基层慢阻肺病诊治能力提升有目共睹,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陆续面向慢阻肺病患者推出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试点项目正在进行中,论证着慢阻肺病规范诊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权威指引和决策依据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非常注重梳理、推广项目经验。杨汀介绍,项目实施期间,中心牵头编写并出版《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管理规范(2021)》《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南(2023)》《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领域同道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权威指引。同时,中心连续发布《中国18个地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报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慢阻肺病年度报告(2022)》《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慢阻肺病年度报告(2023)》,对慢阻肺病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于每年“世界慢阻肺日”牵头举办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邀请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全国呼吸、全科领域相关专家共商慢阻肺病防治良策,并由慢阻肺病防治有关项目负责人就阶段性进展作汇报。“会上,优秀项目试点单位受邀进行经验分享,发挥着宣传和示范效应,也鼓舞着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投身于慢阻肺病防治事业。”杨汀说。 周军介绍,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系统推进这七年,政策框架加速搭建,项目试点持续扩围,可谓成果丰硕。一系列工作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有效助推了我国慢阻肺病防治进程,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家医学中心引领、推动、示范,落地在地市,深入到县乡”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新模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检查、规范管理能力的基层医务人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将继续努力,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多进展与成效,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周军表示。
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试点项目启动与培训会召开03-05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批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西青区、河北省沧州市、山西省大同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浙江省衢州市、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等7个地区组织开展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项目试点,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慢阻肺病患者全方位、全周期、闭环式管理。为推进试点项目工作,2024年2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北京召开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试点项目启动与培训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诸宏明、处长黄磊,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等领导出席此次会议,7个地区的卫生健康委领导、牵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会议。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瑞、衢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叶舟分别代表7个试点地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单位发言。启动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教授介绍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慢阻肺病工作及基层健康管理试点项目。自2017年以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先后牵头开展“幸福呼吸”项目、“基层肺功能普及项目”、“高危筛查项目”,搭建了慢阻肺病综合管理数据平台,探索出了一套“国家医学中心牵头,联合省级技术指导单位,落地在地市、区县,扎根在基层”的慢阻肺病筛查与管理模式,累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近3亿人口。此次希望通过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基层健康管理服务试点,研究可在基层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和相关服务规范,围绕基层慢性病多病共管,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周军院长指出,当前慢阻肺病防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疾病知晓率低;二是慢阻肺病防治体系仍不规范,将慢阻肺病纳入基层健康管理试点意义重大,是织牢基层防治“网底”的标志性探索行动,因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动担当,牵头开展该项试点工作。王辰院士提出,呼吸道疾病是“平疫结合”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要提高诊疗能力、医疗能力以助力“平疫结合”。他表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事业,健康是小康社会中最大的内需,基层健康管理服务除了经济上的投入外,更为重要的是体系和思想上的重视、基层能力的提升,要明确目标、志向坚定,共同成就这项事业。诸宏明副司长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指出,要围绕“提升基层慢阻肺病诊疗和健康服务管理能力”的核心目标重点探索四大任务:一是完善符合基层实际的慢阻肺病健康服务管理模式;二是研究制定慢阻肺病的健康服务规范;三是创新推广基层的适用技术;四是通过项目为基层培养更多医疗卫生人才。会上还进行了慢阻肺病基层项目实施、用药以及肺功能实操等相关培训。来自7个试点地区1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0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参与会议。
Copyright@2023,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6045582号-17